您的位置:新闻资讯>新闻详情页

从包装到社交:伊利的营销升级

2025-11-08 16:10:44 淘淘
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乳品市场中,如何让一款产品在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,成为品牌亟需破解的难题。伊利金典近期推出的“娟姗小牛箱”,凭借其独特的小牛造型设计与多重使用功能,不仅迅速引爆社交媒体,更在二手市场出现溢价,一货难求。这一现象背后,折射出传统包装功能单一、缺乏情感链接与长期价值的局限,也促使我们思考:伊利是如何通过一款包装,实现从产品到体验的跨越?

       首先,伊利突破了传统包装的功能边界,聚焦“后使用场景”的深度开发。 传统包装往往止步于保护产品和传递信息,使用后即被丢弃。而“娟姗小牛箱”在设计之初,就考虑到消费者在使用产品之后的多种可能——它可以是猫窝、是收纳箱、是儿童坐骑,甚至是装饰品。这种将包装转化为具有持续使用价值的“第二产品”的思路,不仅增强了产品的实用性与趣味性,更通过与日常生活场景的深度绑定,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黏性与品牌好感,实现了从“一次性消耗”到“长期陪伴”的转变。

       其次,伊利巧妙运用稀缺策略,以“手工制作+限量发售”激活消费者的购买与体验欲望。 稀缺性虽是常见的营销手法,但“娟姗小牛箱”的稀缺并非简单控量,而是建立在工艺复杂与品质保障的基础上。每一只小牛箱需经40道手工工序打造,牛头折叠就达9道,非标准化量产使其兼具收藏价值与使用可靠性。这种“限量为实、品质为基”的稀缺,既激发了消费者的“怕错过”心理,也避免了过度营销的反噬,让稀缺策略与品牌价值形成良性呼应。

       最后,伊利强化产品的社交属性,为自发传播植入“分享基因”。 在社交媒体时代,产品本身是否具备“可拍、可晒、可聊”的潜质,直接影响其传播广度。“娟姗小牛箱”的萌趣造型与多变功能,自然形成传播热点,消费者在将其用作猫窝、玩具或收纳时,乐于拍照分享,形成二次甚至多次传播链。这种用户主动参与的内容生产,不仅降低了品牌的推广成本,更在无形中构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共鸣。

       总之,伊利“娟姗小牛箱”的成功,不仅是包装形态的创新,更是一场围绕用户全场景需求的营销系统升级。 它通过拓展包装的“后使用价值”,平衡稀缺与体验的关系,以及激活产品的社交传播力,实现了从功能满足到情感连接的跨越。海威数字,可以帮助企业精准定位用户群体,策划并定制专属营销主题活动,解决企业营销痛点,助力品牌宣传与推广。还有覆盖吃喝玩乐购五大消费场景的海量权益产品,帮助企业打造本地生活资源矩阵,助力爆款产品引流,有效实现用户变现,如果您有相关需求,就请来联系我们吧~

400-028-0503

电话沟通

海威数字 logo

商务合作请扫码

海威数字欢迎您!

400-028-0503

开始交谈